一、濾料分類與功能適配
一體化凈水設備的濾料按功能分為常規濾料與特殊功能濾料。常規濾料中,石英砂硬度高、化學穩定性強,主要用于預處理階段截留懸浮物,填充厚度700-1000mm;活性炭憑借多孔結構吸附有機物、異色異味,顆粒炭用于深度處理(填充500-800mm),粉末炭則在混凝階段投加;無煙煤密度小、孔隙率高,常與石英砂組成雙層濾料,減少反沖洗能耗。特殊功能濾料中,錳砂含二氧化錳,通過氧化反應去除地下水鐵錳離子(需搭配曝氣),填充厚度800-1200mm;陶粒輕質多孔,作為生物濾池填料附著微生物處理氨氮,適用于曝氣生物濾池,填充厚度1500-2000mm。
二、投加前的準備工作
投加濾料前需完成三項核心準備:設備檢查,確保濾池清潔、配水系統無堵塞,支撐層(鵝卵石)鋪設平整(厚度100-200mm),反沖洗系統通暢;濾料預處理,新濾料過篩除雜(如石英砂含泥量≤3%)、活性炭沖洗至無懸浮物,抽檢磨損率(≤3%)和破碎率(≤1%);參數確認,依據水質與處理目標明確濾料種類、粒徑、填充高度及級配,例如生活飲用水常采用“石英砂+活性炭”組合,總厚度1200-1500mm。
三、投加流程與操作規范
濾料投加需遵循“分層投加、濕法操作、高度控制”原則:分層投加按“支撐層→下層大粒徑濾料(如無煙煤)→上層小粒徑濾料(如石英砂)→功能層(活性炭/錳砂)”順序,避免混合影響過濾精度;濕法投加時向濾池注水至支撐層頂面,通過溜槽緩慢倒入濾料并攪拌,防止配水系統受損;高度控制需按設計標記填充(誤差±50mm),靜置24小時沉降后復測,輕質濾料(如活性炭)預留30%反沖洗膨脹空間,投加后初次反沖洗至出水濁度<10NTU。
四、不同工藝階段的投加要點
預處理階段(除濁為主)優先選級配濾料(K80≤2),高濁度水增加粗砂層或三層濾料;深度處理階段(除有機物/重金屬)中,顆粒活性炭需裝填緊密(孔隙率40%-50%),錳砂除鐵錳需控制原水pH≥6.5及濾速≤8m/h;生物處理階段**(硝化/反硝化)采用陶粒或生物活性炭(粒徑3-5mm),投加前接種微生物菌種,初期控制進水負荷(BOD5≤50mg/L)逐步提至設計值。
五、濾料維護與長期管理
維護管理重點包括定期檢測(每日監測壓差≤0.1MPa,每季度檢測濾料污染度)、更換周期(石英砂3-5年、活性炭1-2年、錳砂5-8年)及異常處理(濾料板結需翻曬更換,流失需檢查濾頭縫隙≤0.25mm并補充)。通過規范維護,可有效提升過濾效率,延長濾料使用壽命,保障出水水質穩定達標,建議參考廠商參數表并通過燒杯試驗優化級配方案,實現“精準投加、高效過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