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原理:以砂增效的創新技術?
微砂高效沉淀池突破傳統沉淀理念,引入微米級石英砂作為 “助凝載體”。污水與絮凝劑混合后,微砂與懸浮物、膠體快速結合,形成比重更大的 “微砂 – 絮體” 復合顆粒。這些顆粒憑借更高的沉降速度(可達普通絮體的 3 – 5 倍),實現固液的高效分離,大幅縮短沉淀時間,提升單位面積處理能力。?
二、結構組成:一體化集成設計?
設備主體由混合反應區、絮凝區、沉淀區、污泥濃縮區及微砂循環系統構成。混合反應區快速攪拌促進藥劑與污水均勻混合;絮凝區通過慢速攪拌使微砂與絮體充分結合;沉淀區利用斜管填料進一步加速沉降;污泥濃縮區壓縮污泥體積;微砂循環系統則負責回收、清洗微砂,實現循環利用,減少運行成本。?
三、工作流程:高效協同的處理鏈條?
原水首先進入混合反應區,與投加的聚合氯化鋁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絮凝劑快速混合;隨后流入絮凝區,微砂在機械攪拌作用下與絮體緊密吸附,形成大而密實的礬花;進入沉淀區后,礬花迅速沉降至池底,上清液通過集水槽排出;沉降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絮凝區補充微砂,剩余污泥進入濃縮區脫水處理;清洗后的微砂則重新投入系統循環使用,形成閉環運行。?
四、技術優勢:多重效能提升?
相較于傳統沉淀池,微砂高效沉淀池優勢顯著。其一,處理效率高,水力停留時間僅需 15 – 30 分鐘,是傳統工藝的 1/3;其二,占地面積小,同等處理量下占地減少 60% – 70%,尤其適合用地緊張場景;其三,出水水質優,懸浮物(SS)去除率超 95%,濁度可降至 5 NTU 以下;其四,運行成本低,微砂循環利用率達 95% 以上,降低藥劑與污泥處理費用。?
五、應用場景:廣泛適配的污水處理?
該設備在市政與工業領域應用廣泛。市政污水處理中,可作為污水廠一級強化處理或深度處理單元,提升出水標準;工業廢水處理方面,適用于造紙、印染、食品加工等高懸浮物廢水的預處理與達標排放;在中水回用、景觀水體凈化等場景,也能快速凈化水質,保障回用水質穩定。?
六、維護要點:保障長效運行?
日常維護需關注微砂補充與設備清潔。定期檢查微砂存量,當循環系統中微砂濃度下降時及時補充;清理刮泥機、螺旋輸送機等部件,防止污泥結塊堵塞;監測絮凝劑投加量,根據水質波動動態調整;此外,定期檢修微砂清洗設備,確保微砂潔凈度,維持系統高效穩定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