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特性:高污染負荷的處理難題?
養豬場污水源于糞便沖洗、圈舍清潔等環節,具有顯著的 “三高” 特征:有機物濃度高,化學需氧量(COD)可達 1500-3000mg/L,富含血液、碎肉、飼料殘渣;氨氮含量高,濃度通常在 50-150mg/L,源自動物排泄物分解;懸浮物多,毛發、泥沙等固體雜質占比大,易堵塞處理設備。此外,污水中還攜帶大量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病原體,且水質水量波動大,處理難度高。?
預處理:污染物初步分離?
預處理是養豬場污水處理的首要環節,通過物理手段降低污染物濃度。粗格柵攔截糞便、飼料殘渣等大顆粒雜物,細格柵或篩網進一步分離細小懸浮物;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去除泥沙;固液分離設備(如螺旋擠壓脫水機、板框壓濾機)將糞便與污水分離,分離后的糞渣含水率降至 70%-80%,可用于堆肥;調節池則均衡水質水量,調節 pH 至中性,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。?
生物處理:降解核心污染物?
生物處理是去除有機物和氮磷的關鍵步驟。厭氧處理采用 UASB、黑膜沼氣池等工藝,分解大分子有機物并產生沼氣,COD 去除率可達 70%-85%;好氧處理通過生物接觸氧化法、MBR 膜生物反應器等,進一步降解剩余污染物,氨氮去除率達 70%-90%;A/O 或 A2/O 工藝則通過厭氧、缺氧、好氧交替,同步實現脫氮除磷,總氮去除率 60%-80%,總磷去除率 70%-90%。?
深度處理:保障水質達標?
深度處理確保出水滿足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。混凝沉淀池投加 PAC、PAM 等絮凝劑,去除膠體和細小懸浮物;氣浮設備通過微小氣泡吸附油脂;砂濾、活性炭過濾進一步凈化水質;紫外線、臭氧或次氯酸鈉消毒殺滅病原體。經深度處理后,出水 SS、COD、氨氮等指標顯著降低,達到農田灌溉或回用標準。?
資源化利用:變廢為寶的循環模式?
養豬場污水處理注重資源回收。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經脫硫脫水后,可用于發電或供暖;分離的糞渣與厭氧處理后的沼渣制成有機肥,富含氮、磷、鉀等養分;沼液稀釋后作為液態肥還田,但需控制用量避免污染土壤。污泥經濃縮脫水后,可與沼渣混合制肥,實現污染物的資源化利用。?
工藝選擇:因地制宜的處理方案?
不同規模豬場適用不同處理工藝。小型豬場(存欄<500 頭)可采用 “格柵 + 調節池 + 黑膜沼氣池 + 氧化塘”,投資運維成本低;中型豬場(存欄 500-3000 頭)適合 “固液分離 + UASB + 生物接觸氧化 + 混凝沉淀”,兼顧效率與經濟性;大型豬場(存欄>3000 頭)則采用 “固液分離 + A2/O+MBR + 消毒”,確保高標準處理與回用。同時,需注意源頭減量、設施防腐防滲及臭氣控制,保障處理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?